电影作为艺术作品,确实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关于善恶和信念的问题,但其实作品本身也没能实实在在地为善恶如何区分、是否值得区分这一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观众(非影评人士)对电影都没能坚定地判断出好坏,电影又何苦谴责和讽刺人类面对善恶斗争时、犹豫不决的软弱。在善恶势力的对抗中,人类往往是弱者,因为人意念的薄弱、无法参透神谕,这些无论善方还是恶方,都很了解。电影对善恶的共同谴责,似乎描绘了神人共同堕落在伊甸园的凄凉画面。面对无力扬善的神,和懂得利用人信念的软弱的鬼,人类迷失方向也无可厚非了。

作为观众,影片的结束带给我们的不是解脱,因为电影的用意不在解答问题,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去相信谁,而是细致地描写了原本懦弱的人、鼓起勇气去找寻答案后、物质和精神力量的衰竭。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电影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例如善恶势力的对抗中,柔弱的人类应该站在哪方?在对善的追逐和对恶的规避中、该如何找寻提示?面对无法参透或佛或魔的旨意的人时、忠于信仰和堕落腐化的差别是否已经无须区分?但电影本身其实并不具备谴责人性的资格,因为电影本身也没有对善恶作出最终的评判:引诱人堕落的日本人是鬼、还是黑暗中无力抓紧钟久的白衣女是神,电影在隐约给出答案的同时、也在谴责神的无能和魔的睿智。电影中呈现的问题和答案始终停留在迷茫的人的层次,虽然也或多或少地试图映射神鬼的视角,但最终并没有给出高于人的混沌和软弱的视角。

受魔诱惑还是坚定为善,只在有绝对价值观、善恶尘埃落定、回望过往时,才有讨论的意义。深陷若恶若善的势力争斗中、自具两面性的人,在关键的时候徘徊、患得患失、也可以理解。如果神连人的脆弱都还需要试探,那鬼的胜利也一早就已确定了。人如果自始至终以善为善、以恶为恶,又怎能明白善恶的两面?要让脆弱无能的人类坚定向善,神灵需要允许人的错和罪。白衣女的三声鸡叫也许确实是神的试探,但是否是最终的试探,电影给出了是的答案,但我深信现实中并非如此。

当然,电影还是电影,是在艺术化地讨论人性,情节人物的刻画也都在采用意象的手法,确实不能过分较真地去评判。但善恶两分,阴阳相左,两面或者多面都不可或缺。电影呈现出的黑暗确实达到了引人深思的目的,但如果能给多一丝的曙光,也未尝不能让本就充满疑虑的人感到一份能量的注入。人本脆弱,若一心向神,又何需神?电影执着于丑化人性的软弱和徘徊的丑陋,却忽略了人性混沌之中、人类的包容和忍让。

看过些许韩国电影,被很多写实的、写意的手法感动,但从没写过影评。即使是和《哭声》同类型的《娑婆诃》,也没能让人有非写点什么不可的冲动。从这一层面来说,《哭声》是成功的,它的引人深思在于它让人久久不得释怀。如果你有稳固的价值体系、强大的信念,推荐你用两个半小时去读电影出的一道题。如果你的目的是消遣娱乐、放松心情,那你的选择还有很多。



哭声곡성(2016)

又名:哭城 / 谷城 / Goksung / The Strangers / The Wailing

上映日期:2016-05-11(韩国)/2016-05-18(戛纳电影节)片长:156分钟

主演:郭度沅 / 黄政民 / 千玗嬉 / 国村隼 / 金基天 / 黄锡晶 / 李龙女 / 金欢熙 / 李姃垠 / 

导演:罗泓轸 / 编剧:罗泓轸 Hong-jin Na

哭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