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刚出来很火的时候,看到有评论说把姥姥的角色改成了奶奶,便不打算去看这部剧的了。我没看过原著,看过一点,忘记是什么打断了我,没能看下去。两颗心还是给女导演,我们仍需要不断的女性创作。

但是暑假和朋友出来旅游,回酒店她给我推荐,一口气看完了投屏。整部剧下来,我只有一个感受:怎么又是一部青春爱情文学剧。

张凤侠最开始出现说的一句“野花野草被吃掉才是有用”,让我立马喜欢上这个角色。是啊,我们生活在不断运转的这个社会中,早已物化自己、变成了一颗螺丝钉不断内卷。到后面,她女儿问她是不是还想着她爸、饼干盒是小苏打,猜到了小苏打是骨灰、猜到了走仙女湾也是“为了”她死去的丈夫。这是我喜欢的女性角色?当然不是,这又是一个“恋爱脑”,全程生活动机围绕着一个死去的男人。果不其然,她马上又被一个男人骗货、人。对这个角色已经变成了厌烦。

奶奶?只像是一个NPC。

文秀,又回到了国产片最爱的傻白甜形象。虽然她最后勇敢去要回奶奶的坠子。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很多关于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成长。这是一个完美的圣女、白莲花的形象:单纯、善良、脸永远白净、碎花衬衫和裙子、有梦想的文青、偶尔出来表达一下想法(抵抗巴太爸爸的发言)、“笨手笨脚”……天呐!我更多的感受她是为了巴太而留在牧场,而不是为了写作(不然为什么巴太走了她也去城里打工了呢?)真是一个“完美女人”。

母系的连结和传承(我并不认为这体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也能互相依靠,奶奶和儿媳妇,这难道不是父权制度的产物吗?)女性身上那种生命力,她们的坚强意志、勇敢地生活……女性之间真实的感情(我一直觉得女性之间的感情是无比真挚和珍贵的,而大部分作品都会“污名化”或者无视它,而没有这些感情的表现,我们找不到共鸣、找不到思考)。这些基本上都没有,或者说轻描淡写来“票房大卖”。女性主义再一次被利用,而男人与马又一次加固了地位。

好一个风景优美、其乐融融、纯爱的故事,再去看豆瓣评论,大多数在讨论最后的结局是be还是he。要是有差评,就“冲”掉它,就说要尊重编辑,创作自由……自由,再一次成了遮羞布。

同时,在这些影视作品下,女孩子们怎么会不憧憬爱情?怎么不爱男呢?文学作品(书、影视)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要想未来的女孩更好地成长,无疑是需要评判和改变的。



我的阿勒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