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李娟的第一本书是《阿勒泰的角落》,那是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家里没有空调,我带着这本书去城市书房蹭凉。绿色的封面,中和了夏季的炎热,但我好像没有读进去,那个世界只存在于想象中,是不是太遥远了。今年八月开始,一边看剧版《我的阿勒泰》,一边读羊道三部曲,文字和画面在某个点交汇了,草原一下子从几千公里外拉近,有了那么一点特别真切的感觉。

短短八集,意犹未尽,但又刚刚好。好在没有一味叙述苦难,也没有一味描摹美好,草原的欢快是日复一日的简单,而苦难确是如凛冬暴雪一般,倏忽而至。好在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存在发展的鲜明性格,立得住,让人感同身受一般。

张凤侠是坚强的女性,但不意味着她只是坚强。我特别能理解她在丈夫去世之后,长达好几年的空虚。草原太辽阔,而对于一个汉族女人而言,是太寂寞了,时间被思念拉长到难以言说的地步,她和奶奶一个人守着小卖部,看着人来人往,日升日落,而她始终是一个人。所以很多人说她怎么就和高晓亮谈了一场荒唐的恋爱呢,是荒唐,荒唐到高晓亮不过是一种情感的替代,那种思念在寂寞的无限发酵下,已经难以抑制。她大概知道高晓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凤侠绝对不是不分是非的人,只是,她依然想要花钱买一场醉,做一场梦。长期颠沛的草原生活让张凤侠变得很坚强很坚强了,可是路一旦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会很难过,很崩溃,很想要一个属于爱人的怀抱。

那么美丽的阿勒泰,当然生长了无限的爱意。李文秀和巴太,文艺女青年和草原汉子的组合,刚柔并济的美,爱是我清楚的看见你,爱是尽管很痛很痛,我会在伤口慢慢愈合后,依然走向你。爱是你的眼里有我,我的眼里有你,尽管要经历很多波折才能最终拥抱在一起,但爱意始终不曾减少分毫。草原上的爱意,像野草一样的肆意又热烈,像是自然界里最自然的东西,平淡却真是。托肯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依然天真的像一个小姑娘,遇到喜欢的人,就要和他在一起的呀。或许,在足够远离世俗的地方,爱才是它原来的模样。

可是,草原也在不断变化中。年轻人会去条件更好的县城生活,苏力坦这样有些“顽固”的老人,却无法舍弃一直以来的草原生活。但人始终要和变化和解,我想根源还是爱。让孙子孙女跟着妈妈去新的家庭,让巴太去喜欢的马场,接受小卖部的姑娘文秀。草原上的人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老顽固,他们从出生起就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变数,但他们一路走来。我想,这就是我们对于人生不错的答案,心中坚守着的唯一不变的是爱。剧版更加直视了这种变化,保留了很多有趣的情节,也放大了失去和适应的过程,更加具有戏剧的冲突性。多增加了观众的心碎感,但没有降低对于爱的追求,让这份爱纯粹地保留了下来,那个放烟火的春节,就是新的起点,扎依汗布拉克焕发出崭新的美丽的色彩,就像雨后的彩虹,这份爱更加坚固,更加珍贵。

草原上会有无数的意外,但我们会坚强地走过。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人生亦会有无数的变数,但我们走在自己爱的路上。

彩虹布拉克,世界上总还有简单、真诚、炙热、美好的地方存在吧,让人坚信人间值得。若是你继续读李娟的作品,还有更加可爱的斯马胡力、卡西……他们把简单的日子过得那么有趣,这不就是人生最初该有的模样吗?只是,我们被城市里污浊的空气遮住了眼睛。

最后突然地想脑补一下画面,文秀和巴太生活在草原,但也在城市有一个小房子,他们在古老和现实中平衡了生活,文秀继续写作,讲述了很多很多与阿勒泰有关的故事,巴太拥有了自己的马场,他们俩也许会生一个特别调皮可爱的小巴太,也会恶作剧系牧羊童结,骑着自己的小马在草原上奔驰,爷爷苏力坦特别特别宠这个松子,要啥给啥的那种……不好意思,我幻视马君妍、马杨、马立奥和爷爷啦!《爸爸当家》梦幻联动了属于是~但总觉着,他们也会这么幸福、开心、快乐啊!



我的阿勒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