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看到李娟的书改成了电视剧,震惊于国内还有如此新潮如此“大女主”的选题。于是急冲冲去看了电视剧,果然,女性主角的国产电视剧一定会给她来一段爱情,并砍掉她的事业线和成长线,把所有的高光都倾泻给男角色,又是熟悉的味道。

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可以当成风景很好的爱情剧来看。看过原著的人只能无语凝噎。更让我无语凝噎的是本剧责任编剧也叫李娟,幸好李娟在公众号回应了只是同名同姓的关系。

把说过“你不结婚也可以,你妈妈没想明白了很多苦,我明白的”的外婆改成了奶奶,粗糙又心软富有好奇心的老太太在剧中只剩一个糊涂逗趣的喜剧形象;

硬加了一个爸爸,把妈妈改成了在丈夫死后照顾他的母亲,在牧区生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自我放纵,转场不是生活所迫而是为了安置亡夫的骸骨,在湖边缅怀前夫却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广东人还和他谈起了恋爱,并且觉得这就是前夫旨意的好女人。

“外婆曾是一个流浪儿,是仆佣的养女,嗜赌者的妻子,十个孩子的母亲。大半生寡居,先后经历了八个孩子的离世,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拾垃圾为生,并独自抚养外孙女。养母过世后,她于85岁高龄独自回到乡间工作生活,88岁跟随最小的女儿再次回到新疆。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妈妈曾是教师,辞职后在兵团种植、最后甚至成了一把手,回老家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又返回了新疆,跟着牧民的迁徙做裁缝和卖杂货,之后还在戈壁承包了一大片地种向日葵。“她強大到簡直快要隨心所欲。她舉重若輕——所有艱難的事情,都被她做得像是伸手從樹上摘下一顆蘋果。她蔑視艱難——無論那顆蘋果摘得再艱難,也僅僅只是一件摘蘋果這樣的事而已。我想,大約所有的吃過苦、受過罪的身體和心靈,從此都不用再害怕什麼了。”

李娟的亲生父亲,在她的人生中始终是缺位的;哪怕是后来妈妈和叔叔谈恋爱,叔叔在这个家中也是如同影子一般伴随着妈妈。

至于电视剧最火的男主,他更是完全原创的角色。

李娟本人就更不用说了,她绝对不是剧情中这种脆皮城市人。她曾在冬天的裁缝铺里通宵达旦地干活,天快亮时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寒流回到家里;她曾住过桥头的废弃房子,那房子墙壁开裂、屋檐全部塌了、墙根蚀空、后面还砌了斜墙撑住墙壁;她曾在一户牧民家里帮忙,和他们一同前往了春牧场与夏牧场…她被恶劣的气候与沉重的生活一遍遍过滤,却始终没有失去自己的柔软。

两代的单身抚养,三代人的跌宕起伏,社会动荡、个人苦难、繁重的劳动、希望与热情、公平的寂寞与孤独、女性劳动者的生命力全部消失了。

最终呈现的是一个与原著毫无关系,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悠闲度假的爱情剧。所有人都飘在天上,过着毫不艰苦的生活。

原著就是这些女人们的生活,电视剧里的男角色和原著毫无关系,这些女人的故事也和电视剧毫无关系。

既然要拍这样的电视剧,又何必买下李娟的原著呢?难道只是为了用她用订书机补衣服这样的小细节吗?



我的阿勒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