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李娟同名作品《我的阿勒泰》改编的电视剧,很喜欢。我完全不想吝啬对它的喜欢,那是一种可以回味很久很久,想起来还会捂着胸口说“真好啊”的喜欢。
对于李娟作品的喜爱我不再赘述,详情可以回顾过往的这篇推文《亲爱的李娟》。今天,我只谈论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给我的感受。
(轻微剧透,介意勿读)
于当下国内影视市场而言,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这部由女导演、女编辑主导的《我的阿勒泰》无疑都是精品水准。
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很美,怎么拍都能好看,但审美、构图的表达同样重要,好的处理能让镜头的美升华得高级,更好发挥对情节和人物的辅助作用。《我的阿勒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海报和镜头都极具一种奶油般的电影质感,光影和谐,远近交融,场景切换极其流畅。我特别喜欢它的远景,常常是广袤的草场、森林中穿梭着少量的人和动物,是对李娟一贯风格“大大的世界,小小的人”的具象化。
在台词和旁白的设计上,《我的阿勒泰》保留了散文抒情化的特点,借由人物的嘴巴道出那些质朴但生动的语言,披上了文艺的外衣,但没有留下太刻意的褶皱,反倒为观众留下了耐人思考的玩味。
人物形象塑造上又是一大惊喜——我们在影视剧里已经见过了太多单薄的扁形人物——而《我的阿勒泰》中,每个角色都是充满生气、饱满而立体的:已为人妇和母亲的女性,也可以仍旧保留着少女天真烂漫的面孔;固守传统的哈萨克父亲,不近人情的背后是对即将消逝的游牧文明的眷恋和无奈;充满侠气、走南闯北的汉族女性,也会在夜里寂寞地举起酒瓶,渴望谈一场恋爱;就连和阿勒泰格格不入的反派角色,也有自己的心酸和故事,比起单纯的坏,更符合一个算不上是好人的小市民形象。总之,在阿勒泰,太阳明亮,大地深远,这里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也没有一肚子坏水的坏人,远离现代文明或许能给人们增添更多的纯和真,但真正能往土里扎下根的,仍旧是人性而非神性。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没有美化,也没有丑化,就这么自然地存在,被我们看见。
男主角巴太,是我认为这部作品用女性视角塑造的最成功的男性角色。巴太是剧组采风后设计的原创角色,但也有借鉴原著中的麦西拉,“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而由演员于适饰演的巴太,是马背上的少年,他的身上兼具了男人的沉稳可靠和男孩的稚气青春,散发着一种原始、野性但又清爽的雄性荷尔蒙气息,是非常美好的女凝产物。
如果说静态已经足够惊艳,动态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在巴太和女主文秀的对手戏中,两人情感的推进和升温,也只有在女性视角下能够表现得如此细腻,比如在长辈面前的扭捏、独处时突然增加的小动作、表明心意时直白真诚的流露、紧张但澄澈的眼神、笨拙和试探的依偎,这些属于少男少女的悸动,涟漪般在人心中荡漾开来。在看过太多的狗血爱情剧后,心老如我,也还是更爱返璞归真,折服于这种“脸红胜于一大堆情话”的小清新纯爱。
后来看到文秀和奶奶倾诉,觉得跟巴太在一起后,他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好的时候,我隔着屏幕会心一笑,这就是非常真实的少女心理嘛!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觉得他怎么都好,整天想着他,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琢磨很久。但真的走进后,发现原来他也只是有着烟火气的普通人,会在舞会上喝得烂醉,会有幼稚和不成熟的一面,一下子褪去了神坛上的光环,变得那样真实,鲜活,可亲近,也更可爱。
可能是因为相较原著,剧组增加了两条恋爱线,导致这部剧被打上了烂俗的标签。但我却觉得,为什么要回避烂俗呢?人们常说的烂俗,是指去向圆满、爱情和阖家欢乐的场面靠拢。为什么它不可以发生?对爱和圆满的向往,不是人类最常见的本能吗?特别是在阿勒泰这样的地方,人们看花草是爱,看牛羊是爱,看人自然也带着一种朴素的向往呀!哪怕是文秀母亲和反派角色不那么美好的感情线,也是带着她想要被爱的向往呀!阿勒泰的美丽会把人的心儿也擦得亮堂堂的,渴望摆脱寂寞,渴望被爱和被看见,让人想要站在风里大声赞美和释放感情。
这是一件如此美妙和需要勇气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见惯不怪,或是我们对美好叙事审美疲劳了,默认讲爱情就是讨好和迎合市场。但我愿意相信,刻意强调和回避,把爱情当作特别小家子气的一回事,是另一种畏惧和缺失。我们不必回避讲好爱情的作品,何况《我的阿勒泰》在爱情之外,有关乎家庭与自我、传统与变革、民族与民族、理想与现实、女性与男性各自困境的碰撞和探讨,有被阿勒泰轻轻托举着的广阔深远的世界;所有的纯净和不洁、温柔和残忍,暴烈和克制、温情和无奈,都被包裹在那儿,如果在当中只看到落俗的爱情——是因为自身选择了狭隘。
在我看来,真正的烂俗,是对幻想的让步,是拒绝选择冲突,只拘泥于毫无成长意义的皆大欢喜。如果巴太没有在心爱的女孩和马儿之间作出过痛苦抉择,如果文秀没有经历过勇气和挫折的洗礼,那么他们的重逢就不会真正动人心弦。
想想吧,在那一刻,伴随着绚烂孤独的烟花,少年的脸在黑暗中逐渐明亮,而少女清楚地望见了一双同样在望着她的眼睛。阿勒泰的夜晚没有风,星星低垂,万物静默,在暗处笑而不语。
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彼时的文秀,也一定懂得了三年前,那位作家在讲座上所说的“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的意义吧。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直白得近乎粗暴。可我绞尽脑汁,却找不出半点反驳的言语来。
因为,再没有什么比这八个字更能接近生活的真相了。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我们的人生,兜兜转转,说来道去,便是如此呀。
文字|叶绿子
配图|来自豆瓣词条搜索和截图|谢谢分享美图的友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