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最难得的地方大概就在于编导(或者是原作李娟)对人事物怀有的慈悲心吧。
比如高晓亮这个角色,可以算得上故事里唯一的反派,所有偷鸡摸狗无能无义且狂怒的人类消极面他都具备。但起初是他盗挖了虫草么,不是,早在他真正和那些人沆瀣一气之前,他确实被冤枉过。
巴太真心喜欢文秀,另一层面也和兄长类似,嫂嫂多次强调的搓衣板他从未放在心上。就像某种根植于基因里的标签,苏力坦会照顾孙辈失职,大哥会醉酒不慎落马身亡,一个会因为心上人身处险境而射杀爱马的坚韧有担当的男性,却也可以想象到柴米油盐的日子里他可能的健忘和丢三落四。
苏力坦这样明显的顽固派,也贡献了故事中我唯三佩服的英勇,不能再饲养猎鹰,上交了最后一支猎枪,儿子儿媳奔走别处,他卖掉了一半的牛羊,依然要选择只身前往深山牧场。相对于失去踏雪的巴太,我意外的更能明白他的固执。
托肯有无比稚嫩原始的所谓“女性意识”,认为应该帮亲不帮理,不因同为女性而帮亲的凤侠就是坏,温暖帮亲的文秀就是好,却是夏牧场配得感最高,最有少女情怀的年轻母亲。
张凤侠地母式的生活智慧和恋爱脑并不冲突。
文秀的勇敢和莽撞也不冲突。她的内核很像宫崎骏式的女主,从粗手笨脚、处处喊妈求助到可以将塑料袋挂在帐篷上做出引雨水的构造,坦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爱憎。不与恶人纠缠的确是一种生活智慧,勇气或者说冒失也要代价。但剧里,当她冲上去向高晓亮索要奶奶的绿玻璃,不怕死地和高扭打在一处的时候,也确实是令人至少是令我钦佩的。我想我从这个女主身上看到的,是某种全然不被奴性浸染的一根筋的行动力。没有这样莽气的行动力,文秀不会在那样的条件下还能投出稿件,不会成事。
至于这些和慈悲有什么关系,是出于个人认知里,一体两面的如其所是,是人物之所以鲜活的关键。固然相比于原作,剧版小清新了不少,没有深入许多问题,也还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