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就像一个梦,旧梦也是新影。美好的山川风物,美好的青春和感情。每一个人物都很鲜活。我看了,一遍,两遍,三遍。开始的时候,啊啊啊啊,我也想要这样的生活!!但是没有电和网,可能活不了啊。(毕竟我这些年的旅行也经常是换个地方玩手机)中间的时候,啊啊啊啊,巴太好帅啊!!!就是这个味儿啊!!之后,张凤侠那段恋情怎么了,你们怎么就不能理解了,她就想任性怎么了,她可是带着婆婆搬到全是少民的游牧地区的人啊!还有什么她不敢的,她考虑现实生活吗?考虑,但不多。

现在,我冷静一点了,我慢慢的去想这部戏打动我的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点,是什么让我这么着迷。好的人物和故事,往往是引起了观众的共情、共鸣,在一个去不了的时空照见了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

谢谢你,李文秀。

李文秀真是可爱啊。她情绪稳定,原生家庭给了她很多爱和自由。有多少人的父母能在孩子说,想当作家的时候,只是问一句,能养活自己不?——有的父母会说,你现在干这个,你老了怎么办?养了你二十年了,你就干这个?这个家就一点都指不上你。张凤侠和苏力坦,是父母的两个极端。张凤侠是自由开放的母亲,包容错误,自己追求生活的时候也不拉垫背。苏力坦则是封建父权代表,即我的孩子,我有支配权。还好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点没有区别。爱,在有些时候是妥协。她,很勇敢,带着懵懂可爱的莽撞。是啊,文秀多勇敢啊,勇得踏雪都挂了,勇得自己写受伤都写成功了(哈哈哈,不是,不想列举了)。文秀的勇来自于她原生家庭给她的安全感和力量。开始的时候,并不强大,在乌鲁木齐的时候她是有些自卑的,但是还是不会妥协,也不接受pua。比如写的东西要藏起来,并没有接受高晓亮那些我为你争取的说辞,只不过不会当面怼回去。当文秀回到张凤侠身边,她慢慢强大起来了。这种强大、勇敢的内心力量,吸引了巴太,也安慰了巴太。

很多人说巴太是童话里王子,太美好了。我却觉得巴太更现实,更像生活里的苦行者。巴太的美好,和不现实,主要来自于适的外形和技能。拨开这些迷人的外衣,巴太是一个幼年丧母被古板的父亲养大的孩子。他短暂的自由,依赖于他那个酒蒙子哥哥的存在。一旦哥哥不在了,他就要顶替。全方位顶替。他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吗?在他爱上文秀的时候,他没有。文秀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一直都有,她甚至有被理解这些选择的权力。——这太让人羡慕了。巴太呢,就像托肯说的,他喜欢小卖部的姑娘,也不敢表白。因为这个家,都要听苏力坦的。苏力坦的那一巴掌,像打醒了美梦里的巴太。他低着头,腮帮鼓起来又松下,他说:我去放羊。

你有没有叛逆过?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去特定地方上班或者上学?学着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去见你看到就烦的相亲对象?在你父母掀桌的时候,你能不能平静的收拾残局,洗碗倒垃圾?——我不如巴太,我不能那么平静。我的委屈,我吃不下去。巴太可以,他吃下去了。他是心疼苏力坦的。但是谁心疼他呢?

当然是文秀啦!还好有小太阳文秀。当巴太问出:“如果我去不了,我们还能在一起吗?”的时候,我能看出那种惶惑和紧张。第一遍看的时候,巴太问文秀,愿意不愿意留在牧场。——我觉得,嗐,你看看,我就说小青年不理智吧,你都不愿意呆的地方,你问人家愿不愿意。愿不愿意的,都长不了。文秀回答,我愿意,我愿意留在这儿。——我又觉得,嗐,你看看,不理智了吧,你应该分析分析,你俩都不用呆在这儿的办法,共同奔向新生活啊。

文秀回答“我愿意”的时候,巴太不仅是惊喜,更是一种心有所栖的安慰。第二遍看的时候,我解过闷儿来。如果你我都曾经是巴太,我们需要一个冷静的告诉我,你怎么走怎么走就能离开困境的人吗?——并不吧。顶着巴掌印的巴太和被碎瓷破碗割伤的你我,当时都只需要一个人,张开怀抱,告诉我,没关系,有我呢,我跟你一起啊。我会陪你的。这种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前缀的爱和包容,能让人真正卸下包袱,面对困难。

所以巴太就是会不惜一切的去保护文秀。你包容了我,我自然要拼尽所有去保护你。

所以,谢谢你啊,李文秀。你不知道生活有多辛苦,就敢说,我们试试吧。

我也要谢谢我的李文秀。所以我是那个披坚执锐的人,保护给了我一片心湖的人。

PS:我是看过《白马啸西风》的人,因此我看李文秀,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金庸给李文秀的遗憾,注定不会在这个剧里重现,就像《续红楼》、《红楼梦补》之类的同人续作,哪个也没花式描写林黛玉再死一遍。对,我就是这么固执。要不为啥安排的是民族小伙儿?为啥不是汉族扶贫干部?为啥不是汉族赤脚医生?为啥让文秀各路工作都做了,各路人等都见了,还是回彩虹布拉克了?——所以结局就是he,说be的去看《白马啸西风》。



我的阿勒泰相关影评